同济八旬院士主动请缨开设人文素质课 在科学与文化间构筑桥梁

发布人:刘雨萌发布时间:2017-09-28浏览次数:100

同济八旬院士主动请缨开设人文素质课 在科学与文化间构筑桥梁

来源:央广网发表时间:2017-03-08

  央广网上海38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唐奇云)由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主讲的《科学、文化与海洋》人文素质课昨晚(7日)开讲。该位长年奋战在深海科研第一线的资深院士已年逾八旬,新学期主动请缨,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一门人文素质公选课,在当代科学和华夏文化之间架筑桥梁,以启迪、激励青年学子共同深耕校园创新文化土壤,勇于投身科学创新实践。

  昨天(7日)晚上,汪品先院士的首堂授课主题为科学与文化——好奇心、幽默感和创造性,先从现代科学是在文艺复兴中产生的起源说起。在汪品先院士看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的地位,但是科学又属于文化范畴,所以科学既是文化又是生产力。科学的土壤是文化,而且是先进文化。假如科学家失去文化滋养、缺乏探索驱动的科学研究,只能做技术改良,难以有创新突破。

  当晚的讲座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汪品先老先生全程慷慨陈词,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精心准备的116PPT图文并茂、案例丰富、观点精辟凝练,350座的报告厅坐得满满当当,同学们一个个神情格外专注,会场不时响起一阵阵会心的笑声。汪品先在课程最后语重心长道:我们的责任是在当代科学和华夏文化之间架筑桥梁, 还自然科学以文化本色, 赋传统文化以科学精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的相互交融,是科学创新的最佳土壤。

  据了解,为了供选课的同学对这门课有所了解,汪品先院士还专门给同学们写信,对课程作简要介绍。他在信中这样写道:这门课并没有要考的知识,也不教你有用的技巧。这门课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多想想。它将向你鼓吹科学就是文化,科学创新要有文化元素。文化,要注入科学进展的新鲜血液;科学,要点亮文化积累的智慧之光。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青年教师肖文申在课后表示:汪先生以80高龄主动为学生开人文素质课,为我们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振兴中华需要软实力,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年轻学生寻找科学中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