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摘要 改变思维
钱旭红 (华东理工大学)
来源: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发表时间:05/02/2017
一个科学人文与人文科学的报告,主要涉及科技人文的哲学历史思维等。
重点论述单一垄断思维对个人和人们及社会的危害,以及陷于其中所导致的窘境,倡导把握差异而多样的思维。
以科学技术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影响为切入口,通过科技文明进程(特别是基于化学化工材料医药的发展事实),进行历史回溯和未来展望,剖析中华文明的辉煌和坎坷进程,并展望美好愿景,通过聚焦精神世界的本源-人类的大脑,论述思维多样性、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尺度论述思维的重要性,特别是强调介尺度对观察世界的临界重要关键性。就量子与经典,知识和学科,易经与圣经,思维与精神,左与右,工具与图腾等内容,从现代与近代、古中华与古希腊、东方与西方、有形与无形、科技与人文、产业与社会在时间空间、方式角度等方面的比较和大量事例,重点阐述思维方式的重大变迁,比较单一垄断思维模式与差异多样思维模式的各自特点和深远影响。
鼓励通过思维方式变化的重要节点对比和分析,明晰我们的文明和个人,仍然拥有的和已经失去的、剩下的和可恢复的,探明我们的创造潜能和对未来世界的可能新贡献。探讨冲破禁锢走向创新、激活沉默的文明基因的可能举措。
倡导跨越各类有形无形的界限阻隔和垄断,释放智商红利。走过”知识就是力量”的信条,抛弃”无知就是力量”的愚昧,感悟”思维才是力量”的真谛,通过改变你我,最终改变世界。
钱旭红:男, 1962年生于江苏宝应,1982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1985和1988年获分别在该校获得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1991年,先后为美国拉玛大学副研究员、德国维尔兹堡大学洪堡基金博士后。1992年回华东理工大学任讲师,1995年起任教授,同年任校长助理,1996年-2000年任副校长。2000年-2004年任大连理工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7月至2015年3月任华东理工大学校长。2007年-2008年任亚太化工联盟主席。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兼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常委。
曾经先后入选或获得国家百万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等。曾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德国洪堡基金会学术大使等。现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英国巴斯大学名誉教授、英国女王大学荣誉博士、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执行主编。
主要从事有机化工,精细和特殊有机化工研究: 绿色农药、功能染料。专业以外著有《改变思维》(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第五讲课程,学子上课心得摘登:
车辆工程胡文斐:“钱院士先以“改变思维”为题与我们展开讨论,思维向来是一个过于抽象的概念,但却恰恰是问题最为关键的本质。钱院士对思维一词的多元理解着实让我十分佩服。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钱院士对“量子力学”的阐述。
如钱院士所言,西方的思维并不是一直都在自由活跃的状态下的,他们也曾饱受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所束缚之苦。先锋人物也收到过保守派的诘难。能及时转变思维者,如美日,便成功赶上新一波的时代浪潮,助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较落后者,如英法,日后在科学领域上就不免处于被动层面,这一实例的确很能说明问题。但是钱院士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量子力学的关系,让我不免产生了些许的疑惑,的确,中国古代先贤是在思想上与量子力学这一前沿科学的思维有着共通之处,但是,就我看来,先贤的思维是其对自身世界的模糊认知,固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量子力学的发展是需要实验的验证,思维的不断碰撞、讨论的,它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学科,需要我们由先前的思维发散开来,得到一种对世界 的新的认知,因此,我认为,传统文化固然可以是量子力学思维的来源,但是过于依仗传统,反而会限制新的思维的开拓,我们要有所借鉴,更要有所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