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语言|“科学、文化与海洋”第六讲在即

发布人:刘雨萌发布时间:2017-09-28浏览次数:767

创新和语言|“科学、文化与海洋”第六讲在即

第六讲 创新和语言

--- 外语与汉字,思维与表达

• 信息交流:从语言到文字

动物用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唯独人类发展了语言、产生了思维能力。当今世界五千多种语言以欧亚语系占压倒优势,但是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却是汉语。

• 世界通用语和汉字文化圈

通用语是主流文化的载体,二战后英语演变为当前的世界通用语。汉语曾是东亚的通用语,方块字是连结众多种族和各地方言的纽带,汉文化是和欧洲、而不是某国相对应的文化融合体。

• 语言障碍及其克服途径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之间的鸿沟,使得中文翻译西方文字格外困难。废除汉字的呼声曾几度高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汉字的使用开拓了新的前景。语言的地位随政治、经济而演变,汉字的前途将取决于在华夏振兴的前景。

• 智力产品交换与语言表达

与物质生产不同,智力产品交换的效率极低,因此语言的选择、表达的方式特别重要。比如套话盛行是科学创新的障碍;而科技用英语、文化用汉语的“印度化”,将是腰斩汉文化创新能力的大敌。

• 提高汉语“币值”、发展双语能力、

文化多样性是学术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学术界应当发扬双语教育的潜在优势,构建汉语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以当代科学丰富华夏文化,为振兴华夏的软实力而奋斗。

参考文献:

汪品先,2015. 汉语被挤出科学, 还是科学融入汉语? 载2015.2.27.文汇报

汪品先,2014.如何重建创新的文化自信.载2014.10.15.文汇报


时间:5月16日下周二18:30­—21:10

地点:逸夫楼一楼报告厅

欢迎同学们前来听讲